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代表、委员“联袂”建议:大力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日期:2017-03-04] 来源:  作者: [字体: ]

“长沙作为长江以南中部最大的城市,完全具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潜力,对湖南全省以及中西部省份的发展都有强大的拉动力。”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何彬生、王填,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建议,大力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超级双引擎。

意义重大有利于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实施

“长沙是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连接中南地区和东西部地区的关键枢纽。”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对于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明确提出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定位。长沙是“一带一部”的首位城市,是连接中南地区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枢纽城市,是渝长厦高铁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节点。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沙与武汉、郑州三个城市分别是沪昆、沿江、陇海三大横轴与京广纵轴的枢纽节点,拥有各自的腹地范围,在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的作用大体相当。

“国家级发展通道需要国家中心城市的支撑,沪蓉线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陇海线有郑州,唯独沪昆线在中西部地区缺少国家中心城市支撑。”黄志明代表说,长沙是沪昆横轴和京广纵轴的枢纽城市,发挥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作用,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提升沪昆发展轴的势能,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同时,在我国五大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城市群总面积位居第一,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位居第二。长沙在人口、经济、产业、交通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基础,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将与武汉形成“双子座”国家中心城市协同效应,推动长江经济带加速发展。

长沙、株洲、湘潭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三市互为犄角、彼此呼应,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2016年经济总量超13000亿元、人口总量超1500万,相比武汉、郑州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沙都市区人口规模超过800万、长株潭城市群核心都市区总人口超过1600万。”何彬生、王填代表认为,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将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放大长沙极核效应,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切实可行长沙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特征和潜力

据统计,2005-2015年,长沙GDP增长460%。2016年增长9.4%,总量9323.7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人均GDP超过12万元,居中部第一,综合经济实力雄厚。

“长沙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体量大、增长快、质效优’的多重优势,符合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向,契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总体要求,具备国家中心城市所应有的特征和潜力。”朱建军委员指出,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切实可行。

长沙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高铁复合型交通枢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出境游客人数居中部第一。京广、沪昆高铁在长沙十字交会,渝长厦、长九高铁加快建设,高铁“1小时交通圈”辐*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450万。

“目前,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具有‘轻型’‘新型’的双重优势。”代表、委员们认为,长沙产业辐*带动能力很强,特别是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长株潭)的核心城市,将推动长沙高端装备制造业、株洲交通装备制造业、湘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整体提升。

同时,长沙创新创业优势非常突出: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等四大国家级战略平台。拥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3所985高校,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发展得天独厚。人居环境优良,连续9年评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外来创新创业人口加快流入,是中西部地区加快解决“三个1亿人”的重要阵地等。长沙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当选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媒体艺术之都”中国唯一候选城市。

形势紧迫长江中游城市群缺乏强有力的核心带动

根据全国区域发展的实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等几大城市群培育和发展。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整个长江经济带起到枢纽支撑作用。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条件和能力建设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含港澳)和京津冀之后,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第四极,向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大核心区之一。”朱建军委员说。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仅布局了武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与长江上游的重庆和成都‘双子座’中心城市、长江下游的上海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核心带动。”代表、委员们表示。

代表委员建议

尽快明晰建设标准多方大力支持长沙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出台关于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明确标准,不利于国家战略规划的推进落实。”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何彬生、王填,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军建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加快统筹研究,出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及支撑条件,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范围、要求、职能、定位等要素,让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指引,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布局,更好地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鉴于长沙在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代表委员们建议国家发改委研究出台布局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并在其中明确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相关内容。建议住建部将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有关内容纳入正在编制的全国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并指导长沙启动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编制工作。

同时,建议在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产业、重大平台布局等方面大力支持长沙。比如,大力支持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等重大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将渝长厦高铁引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打造全国*空铁联运复合枢纽等,使长沙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前景更加远大,汇聚更多发展资源,为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蓝图绘就:长沙着力打造“三个中心”

2016年9月召开的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要着力打造“三个中心”。

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建设,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

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和“空铁一体”、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