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宜章县东部的瑶岗仙镇,面积不大,只有23.325平方公里,却是我国钨业的起源地,也是湖南省最大的黑钨精矿生产基地,这里蕴藏着黑钨矿床和白钨矿床的特大型矿山、308个不同品种的矿物晶体,是全球公认产出矿物标本最丰富的矿山之一,1914年开发,已是“百年矿山”。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废矿堆场,采矿丢弃的废矿、废石、废渣堆放于此,约有100多米的垂直高度,堆场下面有碎石场,加工成为建筑材料卖出。受当前钨矿选矿技术的限制,这些废矿石中还含有一些微细的钨矿石和其他矿石,因钨矿石相对值钱,由此催生出一个特殊的“职业”——矿山“淘宝族”,他们专门在废矿堆场捡拾废矿石。一把锄头、一个铁锤、一个蛇皮袋、一副手套,是矿山“淘宝族”的所有装备。
这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是来自宜章、资兴和汝城等附近地方的农民,大部分为40岁至60岁的家庭妇女,现场年龄最大的有70岁,偶尔也有小孩跟着父母来帮忙,人少时有50至70人,多时有近200人。
或三五成群、或夫妻为伴、或独立门户,他们在废石堆上搭起一个个简陋的棚子,成为遮阳避雨临时的家。当一辆辆拖着废矿石的卡车到来,没等车停稳,他们便急促地守候在旁,用锄头刨、用水冲洗,捡拾挑选含有黑钨的矿石装袋,然后带回棚内用锤子敲砸,将里面微细的黑钨取出,积少成多,变废为宝。
“以前钨矿价格好,特别是农闲季节时,来的人特别多,现在钨的价格掉了近一半,捡的人很少了,一个月能捡2000元就已经很不错了”。 来自资兴市山区的李大姐,拢了拢头发笑着说。她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布满灰尘,在这捡烤砂10余年来,她每天都要走两个小时的路,再乘车到达矿区。
7月的阳光已是火辣,但他们早已习惯。尽管矿区设有“生产区域,严禁捡砂”的警示标志,但他们却没有为此止住脚步,这里成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