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长沙县外,湖南还有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进入县域经济百强榜,分列第28位、39位和82位。
从2004年的第65位,到2008年的37位,再到2014年成功跻身全国十强行列位列第九,10年来,长沙县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牢牢占据了中西部第一的宝座。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今年长沙县却再进一步,从全国第九晋升为第八位,连续8年中部第一,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考量。评价宗旨由原来的“一壮大三提高”调整为“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即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提高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县域居民满意度。长沙县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县域治理的现代化上仍然保持了继续上升势头。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百强县的评比之中,长沙县不仅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两项中获得A+,而且得益于生态建设上的努力,“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同样是A+。这一点甚至超过了排名第五的福建晋江市和排名第七的浙江慈溪市。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长沙县坚持“三个共同、三个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千方百计扩总量、提质量、增均量,县域经济实现了“三量齐升”。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6亿元,同比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04元,增长9.8%;完成财政总收入207.2亿元,增长15.1%;完成工业总产值2128.2亿元,增长12.5%。
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介绍说,“长沙县一直秉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用1%的土地创造90%以上的财政收入,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保护有效保护。”
今年以来,长沙县通过以转型升级有效提升经济质量,以项目引领逐步释放发展动能,以建管并举不断优化城乡环境品质,以加大投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开拓创新持续增强政府执行力,保持了县域经济总体平稳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全县上半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6亿元,增长10.7%,长沙县今年有望在湖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介绍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一直是长沙县在发展过程中秉持的理念,“用1%的土地创造90%以上的财政收入,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保护有效保护。”
长沙县作为工业强县,长沙县不仅在不断增长的高基数上仍以惊人的高速发展,而且坚持两型引领,其生态建设成果同样丰硕,2015年更是成功捧回“国家生态县”这一含金量极高的绿色奖杯。
除了继续实施”零碳县”战略举措,长沙县财政每年还安排1000多万元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长沙县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创新创业规划,依托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计划引入10万创客,把北部农村1100多平方公里打造成全国创客的投资洼地,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