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长沙县春华镇花甲老太张志敏创作40万字小说 记录故乡变化

[日期:2014-05-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今年62岁的张志敏,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我的故乡》。小说共计26回,讲述了主人公王存辉在战争中离开故乡流离异地,历经多年动荡后重返家园生活的故事。 章帝 摄

  红网长沙县站5月14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潘东晓 实习生 周佳艺 通讯员 杨洁莹)“我的故乡就像两条长长的龙,围绕着两边的青山,有山有水,清净的水在池中叮叮当当地响,有人说故乡是麻雀子不落脚的地方,但人们总还是怀念自己的故乡,那样的亲切,不停地呼唤……”今年62岁的果园镇老人张志敏,深情地向记者朗读着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我的故乡》首回。
  
  历时2年,40余万字,在丈夫和儿子反对的情况下坚持写作……昨日,记者聆听了张志敏这位仅初中文化的花甲老人的创作故事,感受她那份深深的故乡情。
  
  童年时代立志书写故乡变化
  
  “1952年我出生在长沙县春华镇松元村,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儿童时代经历了3年饥荒等最困难的时期。”张志敏翻着她厚厚的手稿,向记者诉述起她创作这部名为《我的故乡》的长篇小说的由来。
  
  “小时候很穷,吃不饱。记得吃得最多的是红薯,白米饭很少吃到。”张志敏说,儿时故乡的贫穷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稍微大一点,我开始懂事,但对于故乡的情况,我只能忍受,却无法改变。”张志敏回忆,“12岁的时候,叔叔曾对自己说,故乡的贫穷你一定要记住,当你长大了故乡有改变的时候,一定要用你的笔记录下故乡的变化。”
  
  “叔叔的话我牢牢记在心中,随着年龄越大,这份愿望越来越强烈,终于迫使我在2011年的下半年,开始动笔完成儿时的梦想。”张志敏说。
  
  40万字记录深深的故乡情
  
  “共有40余万字,用纸100多张。”记者看到张志敏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我的故乡》手稿。手稿采用公文材料纸写就,厚厚的一摞,大约有2厘米多高,最底下的纸张和字迹甚至已经泛黄。
  
  “有人说故乡是麻雀子不落脚的地方,但人们总还是怀念自己的故乡……”张志敏用自己颤抖的手翻起手稿,轻声地朗读起来,随着她的音色和纸张拨动的声响,记者也仿佛回到了春华镇、果园镇曾经的岁月。
  
  记者看到,《我的故乡》共计26回,讲述了主人公王存辉在战争中离开故乡流离异地,历经多年动荡后再返家园生活的故事,描述了故乡春华镇、果园镇在时代交替中的巨变以及个体的存活状态。“这是我的故乡情。”讲述完小说梗概的张志敏,捧着手稿说道。
  
  创作曾遭丈夫和儿子反对
  
  “我只有初中文化,当时一提起要写小说的想法,家人都反对。”张志敏的创作并不顺利。
  
  “老公和儿子说,就我这水平写的东西肯定发表不了,完全是浪费时间。”张志敏告诉记者,“尽管家人都反对,可是儿时的想法和心中的那份写作欲望却怎么都掩藏不了。”
  
  “于是,从2011年下半年起,每天上午做完家务,下午1点就躲到邻居、月形山社区的彭海树家写作,写到下午4点再回去。这样坚持两年多,去年终于把这本小说完成。”张志敏告诉记者。
  
  “写完后又前后修改了20余次。”张志敏的手稿上,记者看到,不少字迹已经涂改,她告诉记者,“手稿曾给专家看过,指出文中的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因而进行了反复修改。”
  
  “我希望能有出版社对我的小说进行出版。”张志敏说,“故乡的故事不该被埋没。”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