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调查显示,有1/2的中小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疾病,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许多对颈椎不利的生活习惯,包括趴在桌上睡觉、喜欢垫高枕头看书睡觉、玩电脑五六个小时不换姿势等。
最近,记者在医院采访时了解到,现在青少年患颈椎病的越来越多,而且一旦发现,还都比较严重。作为曾经的老年病,如今也“缠上”原本是活奔乱跳的孩子们,在担心孩子身体状况的同时,家长也很无奈,毕竟面对孩子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也无能为力。
中学生颈椎问题最突出
记者来到某中医研究院采访,碰上一位母亲带着在宁大附中上学的初二女生徐佳莹前来推拿理疗。母亲黄美玲告诉记者,佳莹这学期开学之后,就经常嚷嚷着脖子疼,我们以为是落枕。可她从偶尔疼变成了天天疼,我们就害怕了,拍片之后医生说是颈椎侧弯,必须赶紧治疗。
对此,某中医研究院骨伤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杨明庭告诉记者,像徐佳莹这样的“小患者”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几个,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学习和不正确坐姿引起的。“像这个姑娘,马上就要高考了,她的情况还严重,是颈椎间盘突出,低头的时候都能听到骨头摩擦的声音。如果再不进行牵引或者推拿治疗,可能会连头都抬不起来。”杨明庭指着张一凡突出的颈部说。
杨大夫向记者介绍,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统计表明,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目前的12%以上,其中87%伴有脑血管痉挛。“现在这个比例估计已经超过了50%,这都是确诊的,出现症状的还要更多。”杨明庭解释。门诊接待18岁以下的颈椎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一部分孩子的颈椎问题,甚至需要戴“颈托”牵引干预治疗。
长期伏案、看手机是主因
孩子年龄逐渐增大,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张一凡给记者做了个统计,小学时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到了初中3个小时都打不住,上了高中就更夸张,中午写晚上写,白天在学校还是写。“高考压力那么大,体育课都很少有同学去上了,尤其是我们女生,即便去了也是聚在一起聊天,根本没人愿意运动。”张一凡满脸无奈。
除此之外,手机在中学生中的普及也是原因之一。据了解,学生现在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都被手机占用了。就连运动会上,班里也就那么几个学生参加项目,其他同学都在低头玩ipad,看电影,电子产品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远高于体育运动。“课间10分钟,班里都是低着头看书,或玩手机的,到教室外面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徐佳莹告诉记者。
不做低头族,家长应以身作则
单单课业负担一项,就已经让孩子们的颈椎难以承受,更别说手机也成帮凶了。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都是对家长的一种模仿,家长离不开手机,自然也无法管教孩子。因此,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看手机、玩游戏。
贴针灸是以泗滨砭石为原材料,采用现代先进的超微粉涂布技术,将砭石粉末与低敏*医用压敏胶混合,研制而成。贴敷于穴位之上并配以手法按揉,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第三代砭术工具继承了第二代砭术工具优异的治疗效果,同时使治疗更加方便,操作更加省力,让患者自我治疗变得非常容易。
经检测,泗滨砭石可以发出许多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并且采用超声波振动平衡人体经络穴位上的微电磁信号功能,从而改善人体的微循环。
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对疾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状态等进行分析辨别,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然后再进行治疗,同时还要遵循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原则;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做到阴阳平衡,做到“内病外治”,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贴针灸的产生不仅丰富了砭石的利用形式,是古为今用的推陈出新。也更切合了现代人的养生需求,是一种贴身的养生工具。
为了大力推广“贴针灸”项目,中药外治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贴针灸”指导中心,专门解答百姓疑问,并监督落实“贴针灸进万家远离慢*病远离疼痛”惠民活动,凡拨打400-059-7050电话均可获得协会“贴针灸”指导中心提供的惠民补贴券一套。1000万元惠民补贴,已经开始发放,早到早得!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