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全福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
去湖南省人民医院之前听到一个故事:几年前,该院一位副院长跟随卫生厅领导去江浙一带考察时深受刺激,他说:“千万别介绍我是省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我们硬件条件连这里的县医院都不如。” 湖南省人民医院位于长沙市中心区域,只有28亩地,面积小,难以扩张,而且北有老牌的湘雅医院、长沙一院,东有湘雅二院,西有新生代”湘雅三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医院处于“四面包围”之中,要发展谈何容易?
地小就要做精
客观条件就是如此,院长屈全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医院要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在于如何盘活这“28亩地”。
1992年湖南省决定让该院原地改扩建,在原有28亩地上拆旧建新。1994年来到医院的刘佳赋现任党委书记,10年来他的办公室已经“来回倒腾”了4次,现在的办公室是历年来条件最好的,可在记者看来,恐怕连普通的县医院的办公条件都赶不上。医院一边施工一边运转,1996年,医院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争创三甲医院成功。刘佳赋指着窗外的新楼告诉记者,1998年门诊楼竣工后,老职工们自发买来鞭炮庆贺,他们流着泪说:“这下人民医院终于有出头之日了。”如今,22层的住院大楼也已交付使用。不久,现在的办公楼也要拆迁,规划成花园,地下还要修一个停车场,到2005年辅助工程将全部完工。屈全福说,虽然我们只有28亩地,但到那时,28亩地上的硬件和内涵就是今非昔比了。
管理管出效益
20世纪90年代初期,医院一年的业务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历任管理者在“惨淡经营”之中,不得不把“增收节支”看得格外重。
医院各种医用耗材年采购量很大,怎样压缩成本?医院成立了采购中心,引入竞争机制,硬是把每床32元的成本价格降到30元。以往,医院里的CT、核磁共振等仪器出现故障,就要考虑更换,其实有些小故障是可以排除的,医院又专门成立设备维修中心,同时与设备采购中心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医院里的洗衣房,以前一件洗品要1.2元,所有成本都摊在医院头上,工人们没有节约意识,屈全福一次去洗衣房发现,水表坏了,电表也不转了,水哗哗地流也没人管。“这可不行。”回到办公室,屈全福就把分管后勤的处长叫来,告诉他要把洗衣费从1.2元降到0.8元,谁愿意干就承包给谁。医院每年的洗品至少有32万件,加上给职工灌输节水节电意识,仅此一项,一年就能省下20多万元。
培育“招牌科室”
“四面包围”中还有没有市场空当?该院领导班子认为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在湖南医疗界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没有必要与别人的“强势”科室硬拼,而我国约有10%的人患有肝胆管结石,肝胆外科还存在很大市场空间,医院决定向肝胆外科倾斜,将其培育成医院的“招牌科室”。
经过多年重点建设,该院肝胆外科已经从6张病床发展到拥有4个病房、200张床位,肝胆外科主任吴金术也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1983年,吴金术首创肝胆管盆式引流术,至今已为3000多名病人解除痛苦。1993年,吴金术成功为病人施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2小时病人即可下床活动。2000年11月2日,湖南省第一例全肝原位移植在人民医院成功,手术失血量仅为500毫升,无肝期仅38分钟。
肝胆外科的迅速发展为该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增加了砝码。此外,骨科、消化内科、激光美容科等一批科室也纷纷“崛起”,这家只有28亩地的医院终于在湖南医界争得了自己的空间。
医院资料介绍
湖南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以医疗为主,集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省属唯一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亦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仁术教学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饱经历史沧桑,沐浴改革春风,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发展。医院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亿余元,年门诊量50万人次,住院病人近2万人次,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拥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展开床位832张。
“省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省创伤骨科治疗中心”等14个省级医疗中心挂靠在医院。医院仪器设备先进,有开放式磁共振、螺旋CT机、核医学ECT、全套电子内镜、电视腹腔镜、全国第一台1000MA X光机 (摇床)、经颅多普勒、彩色B超、腹透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脑电图机、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血脂分离系统、血管造影机、国内先进美容设备等3000余件,价值1亿余元,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50余名,15位专家享受政府津贴,32人担任全国及省市各专业会主任委员或委员。医院专科特色明显,肝胆外科、骨科、消化内科、小儿科、内镜外科等为重点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