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长沙推行“一把手”述廉 当众亮家底曝“隐私”

[日期:2011-02-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美堂绘

  前沿观察:破解官员监督难题

  长沙推行市、县(市、区)、市直单位“一把手”公开述廉,不搞“内循环”不作“自画像”——

  3个月前,2010年11月6日,初冬的湖南长沙冬寒料峭。但在市会议中心,气氛却相当热烈,中共长沙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在这里举行。

  “这些年家里没有办过喜庆事宜,更没有收礼敛财。”长沙市一位区县“一把手”在讲台上公开表示。

  关于廉政情况,长沙市所辖九个区县委书记依次登台:“没有安排一个家属、亲戚和朋友在辖区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单独或与人合伙在辖区承揽工程”……这场以“一把手”为主角,亮家底、曝家私的公开述廉活动,进行了整整3个小时。

  台下,坐着的是长沙市全体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在职副市级以上官员和市纪委常委、市巡查指导组全体成员以及湖南省纪委、省委巡视组领导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党代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公众知情权的新闻媒体代表,也被邀请见证了全过程。

  同在这个地方。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以“述廉人”的身份登台,紧扣一岗双责、集体决策、干部任用、工程招标、土地出让、资产处置、资金安排、个人事项等八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把自己“摆”进去,一条条地理,一项项地述,接受几百名与会者的监督。

  为了破解监督难题,长沙市推行市、县(市、区)、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向上级党委和同级党委两个层面公开述廉。与此相关的制度安排将述廉、巡廉、评廉、测廉、促廉融为一体,党内、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媒体五方并进,力图实现廉政监督从“内部循环”到内外结合、从隐蔽到公开的嬗变。

  慎重决策

  破监督难题,建一个机制

  权力是把双刃剑,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所可能带来的负作用进行遏制。但在实践中,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存在透明度不高、参与面不广、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和权力规范运行方面,上级、同级、下级都有“一肚子苦水”。而作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述廉大多是“关门述廉”,对用人、用钱等敏感问题时常避而不谈,述职时浓墨重彩,述廉时一笔带过,群众不知情,犹如一块监督“短板”。

  破解监督难,必须冲破旧的体制机制障碍,核心是拓宽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渠道。长沙市以提高述廉透明度、扩大群众参与面、增强监督实效*为坐标,着力探索一个有效管用的述廉模式。在新模式的酝酿过程中,不同看法纷至沓来:有的认为大范围、大规模地公开述廉会将“一把手”推向风口浪尖,压力太大;有的则担心引发不理*炒作,带来负面效应……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公开透明是长沙市选定的前进方向。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长沙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则是,近20年来,长沙市及其所辖区县的“一把手”,鲜有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大多数官员被提拔到更高一级岗位上任职。人们愿意将长沙市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与它在吏治上所取得的成绩联系起来。

  事实上,在干部管理的措施上,长沙市委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经常新招迭出,创意频发。就在不久前,长沙市委组织部首次向全社会公示了干部绩效考核的情况。

  “这次区县"一把手"公开述廉,当众亮家底、曝"隐私",并不完全是一个新事物。”长沙市纪委负责人表示,从2007年起,长沙市就率先在全省推动了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会报告廉政情况的制度。“所不同的是,以前主要是向特定部门报告,这次则扩大了报告面,变内部述廉为公开述廉。”

  转折点在2010年10月14日。这一天,在长沙市委常委会上,《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公开述廉的若干规定(讨论稿)》是常委们讨论的重要议题。16天后,《规定》发布。

  对于这项规定,陈润儿表示,“公开述廉,接受监督,亮的是一份底气、一种决心、一种信念。我们不搞"内循环",不作"自画像",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以公开来树公信,以透明来保廉明。”

  自我体检

  亮自律底牌,扬一股正气

  2010年11月1日,阳光明媚,长沙市会议中心气氛严肃热烈,长沙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市委全会,陈润儿以“述廉人”的特殊身份走上主席台,他公开表示:从未临时动议或以传阅画圈的方式决定干部任免;从来没有为任何企业和个人向任何单位和领导,就工程招投标打过招呼、写过条子;从没有收过一张购物卡、一笔误餐费、一个红包……

  5天以后,一个周六的上午,长沙市委召开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上,9位区县(市)“一把手”依次登台,向与会代表述廉。

  天心区区委书记夏建平说,我和家人没有以个人名义或者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他的话,让人们看到了官员家事的一角。

  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尤其是利用干部职务调整之机收敛钱财,芙蓉区委书记钟钢说:“3年来,全区共调整干部10批349人次,新提拔的干部中一半以上来自基层和一线。”

  “明确单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经,规定凡是超过1万元的开支,必须报分管县级领导审批。”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坦陈。

  平常不太可能听到的官员对私生活方面的“交代”,在这次大会上成了关注的焦点。

  “我个人没有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政府采购等市场经济活动。”“我从未违规同意、授意或默许批准借贷、调拨、挪用财政资金。”“我爱人在省直机关上班,女儿在北京上大学,家人没有经商营利行为。”“我女儿结婚,和亲家合办26桌酒席,来的是两家亲戚和女儿、女婿的同学,没有大操大办”……这是9个“一把手”就相关话题作出的表示。

  干部任用、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个人事项等8个方面的内容哪些做得好,哪些还不够,一一陈述,不能含糊其辞,没有模棱两可。

  一些市直单位“一把手”们坦言,“述廉是一面镜子。照了镜子,才知道自己有什么差距和不足。”“如果他们不廉洁不自律,那么就没底气、没胆量站在几百人的面前说他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长沙雅塘村居民李养正说:“市里面搞的这次活动,第一次让普通群众了解到了平时颇为神秘的领导们的情况,感觉到领导离我们不再遥远。”

  “官廉民自安,风正民心顺。各级领导干部不仅仅要能够干事,而且要保持干净,所以干事与干净要作为领导干部的两条底线来坚守。”陈润儿说。

  公开透明

  拓他律渠道,肃一方风纪

  公开述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述廉报告真不真实、全不全面、客不客观、可不可信,需要进一步求证。为此,长沙市市、区县(市)两级分别成立了由党委、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媒体等5方代表组成的公开述廉联合监督组,分别负责对本级党委主要领导的述廉报告进行巡查。市一级还专门成立了区县(市)委书记公开述廉巡查指导组,对区县(市)的巡查进行具体监督和指导。

  2010年11月3日,长沙市4个联合监督组分赴市纪委、组织部、财政局等单位进行走访巡查,召开座谈会10个,走访122人,查阅资料160余卷,对市委书记陈润儿述廉报告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一一核实。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巡查,一丝不苟地出现在9个区县(市)。11月8日始,一周时间之内,市巡查指导组和各区县(市)联合监督组混合编成4个组234人,深入到区县(市)四大家、乡镇(街道)、社区(村)以及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国土局和服务对象,共走访单位164个,召开座谈会79个,个别谈话和座谈1447人次,了解情况、听取反映,形成反馈材料45份。最后,综合形成了对各区县(市)委书记述廉的反馈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话语是最朴素无华的。联合巡访后,监督组分别派出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4类代表,向述廉对象、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分别进行“原汁原味”的反馈。

  陈小玲,一个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以联合监督组人大代表的身份走到台上,代表本组向市委全委会汇报巡查情况。她说:“一个普通百姓,没想到有机会去监督市委书记,这是破天荒的事儿。特别是还要上台汇报巡查情况,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根据述廉新规的要求,领导干部公开述廉原则上每年一次,述廉范围从党内民主生活会扩大到同级党委全会,述廉对象紧盯市、县区(市)和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等正职要岗,以《廉政准则》为述廉的核心内容,重点突出“一岗双责”、廉洁自律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反腐倡廉的焦点、权力监督的难点,将岗位履职中的廉政“风险点”置于群众的监督下。

  监督,少不了善意的批评,甚至尖锐的建议和意见。“应该进一步健全公开述廉的长效机制,健全干部交流的良*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保证制度不因时间推移而减弱执行力度,不因碰到阻力就变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有的领导干部打牌赌博现象”……

  “公开述廉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一个创新,对于提高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各级党委民主执政、科学执政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表示。

  用公正透明消解质疑

  最近,关于干部选任的质疑之声“分贝”不低。继前几天重庆永川区两位“80后”局长的选拔引发网友质疑之后,2月15日,网友又曝光了24岁女生王圣淇当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再度引来猜测一片。有言论称,王圣淇提拔如此之快,与其父是辽宁某市市长不无关系。

  原本普通的干部选拔任免,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与当事人毫无关联的人前来“围观”?原本属于组织人事的业务工作,为什么会让公众争相发表议论甚至发表质疑?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听过了“官二代”子女进步神速的故事,见识了为特定对象量身订做的“萝卜招聘”,公众对年轻人破格提拔难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疑虑。再加之眼下不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考上个公务员,年轻如“80后”的干部一旦被破格提拔,自然会立刻吸引众人关注乃至猜疑,这是公众正常的心理现象。

  应该看到,干部人事问题能够被关注甚至被质疑,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党务公开步伐加快,恰是一体两面。倘若干部选任的信息不透明,对此发表个人观点乃至质疑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提速,干部选拔任用越来越讲求科学、民主、规范,程序也越来越严格,任前公示成为必经程序。正因为有了这道程序,才让外界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内部信息”,从而有可能进行“人肉搜索”,在组织人事部门之外再甄别个一二。就拿上周的湖南来说,省委组织部就在《湖南日报》上对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的7名拟任职人选进行任前公示,以此“加强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提高识别和任用干部的准确程度”。从积极方面看,这就相当于替组织人事部门又把了一道关,使选任出来的干部更靠谱。

  但也需要看到,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网络“质疑”不实的情形也比比皆是。有不少“质疑”声确实是瞎起哄、无中生有,众多网络“枉杀”、“误杀”事件与公众对“我爸是李刚”的惯*思维密切相关。有的“围观”网民不管了不了解情况,先把话放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包括微博在内的互联网的传播放大,形成了特殊的舆论场,给一些本属正常的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罩上了“妖魔化”的外衣。

  当然,无论网友手中有无确凿的依据,这样的质疑声依然值得组织人事部门认真思考和对待。让干部选任和公示程序更加公开,细节更加完善,无疑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令人欣慰的是,在网上出现对“80后”局长的质疑声音后,重庆永川区委组织部及时在网络上实名回应,并邀请媒体列席区委常委会,第一时间澄清事实,这样的态度是积极的、明智的。不过,当地组织部门负责人也坦承,如果“招商分局局长”的岗位后加上“正科级”,在“在职大学”后加上“函授本科”,注明拟任职位的行政级别,把拟任人选的学历情况再表述清楚些,公众的误解会少些。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阳光党务的不断推进,一些“不靠谱”的质疑声会越来越少,而公众参与的积极*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有序、有效。(盛若蔚)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